(2022年6月28日兴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兴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监委)关于整治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监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市监察委及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之以恒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站位高、选题准、措施实、效果好。同时,会议针对调研和审议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精准梳理选题。紧扣“聚力高质量发展,致力高效能治理”目标,进一步做实做细监察职责,着力治顽症、攻热点、消盲区,全力提高监督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中央、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专项监督,推进专项治理,促进解决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各项措施不到位、贯彻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政策不坚决、营商环境不够优化、企业办事难办事繁等问题;从严查处专项监督中发现的怕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优良作风形成常态、保持长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从严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物业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回头看”,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纠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进一步切实解决问题。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整治突出问题,坚持“靶向治疗”。突出预防为先,做强前置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问题线索排查处置机制,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及时掌握基层治理动态;针对信访举报、监督检查、调研督导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治,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突出发力精准,做细嵌入监督,紧盯关键少数、关键事项、关键岗位,分级分类制定、完善“嵌入式”监督具体实施细则,推动纪检派驻机构精准实施“驻点+靶向”督查,切实发挥好“探头”作用,确保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突出跟踪问效,推动监督闭环,用好问责利器,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建立健全问责追责与容错纠错协同机制,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深入推进“幸福兴化·兴化有你”作风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三、进一步层层压实责任。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作为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内容,推动监察机关、政府职能部门、群众自治组织等各类治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统筹协调、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做到纪法分开的同时,促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通的有效监督格局。推动监督落实落地,把责任传导到基层,通过实地调研、专项督查、监察建议等手段,推动基层班子成员、镇村干部、部门主要负责人主动担责尽责,研究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领导班子包案负责制,以“头雁效应”激发工作干劲,推动整治关键领域民生问题专门部署、专人负责、专项整治、专题督办,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监督格局。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推进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实战培养,优化考评机制,着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信赖、本领高强的监察铁军。
四、进一步注重系统治理。注重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蝶变,以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完善,推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整治工作整体推进,从源头破解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的思想根源、利益根源。注重以案促改,健全完善“同类通报、同级通报”工作机制,对典型案例一律通报曝光,用好身边的案例资源,以案释法、以案明纪、以案为鉴,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注重以制促治,常态化开展监察发现问题整改“回头看”,逐一对照问题清单,及时跟踪再督促,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加快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实现从抓问题处置向抓预防抓警示转变,创新治理方式,优化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