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人民代表”一词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称谓,一份荣誉;去年,当我真正当选为兴化市人大代表的那一刻,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人民代表”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每一位人民代表都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特殊的职责。
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无时无刻不在鞭策提醒自己: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是一名为民建言、为民履职的人大代表。在工作中,我不仅努力做好学校的本职工作,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听民声,系民情,充分发挥教育代表的作用。
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校,诸多的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全校有60%左右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造成了学生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都推给了学校和教师,这就意味着每一位教师必须在生活上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学校针对情况,一方面提出了争做“教师家长”的号召和活动,积极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孩子们,开展党员干部班主任“一对一”帮扶行动,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本“留守儿童”档案,上面必须清晰地记载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单亲、贫困等家庭情况,优秀、后进等学习情况,以及孩子平时的表现。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不仅着手准备了一份详实的“留守儿童”档案,更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才能让这些独特的花朵同样绽放出万紫千红。手拿着这本不同寻常的档案,我发现了班里几位特殊的孩子:周涛的父母、爷爷都在浙江打工,与他相伴的只有家中年逾八十的太奶奶;李妍的妈妈在她嗷嗷待哺时就已离家,她从未感受过温馨的母爱;陈永洋与父母几乎相隔一年才能团聚……此时,我不由地明白了,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种种状况都与家庭情况有着潜在的因果联系。于是,我提醒自己既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在课堂上,我悄悄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情绪,及时善意提醒;课后,我寻找机会与孩子聊生活、聊理想;放学后,我总爱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些孩子们活动的照片,学生演讲、朗诵的视频,与家长们说说他们孩子的最近表现,逐步地提升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无形中拉近了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心理距离。渐渐地,家长们与我的联系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会通过电话、微信,或者当面来与我交流。不管在何时因何事,我都会悉心地与家长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尽力地帮助他们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从而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让他们都能拥有如花朵般灿烂的笑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切地认识到业务学习的重要性,我总是多层次地要求自己多读书:与学生们一起诵读儿童读物,与同事们一起研读教育书籍,闲暇,喜欢独自品读诗词古籍。正如朱熹所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的阅读,不仅能丰富我的知识储备,更能内化为自身的文学素养,让我更有效地投入工作中。自任人大代表以来,我的学习中又增加了重要的一项: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我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针对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出的“深学,细照,笃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本学期学校开展的三次大讨论中,我均积极发言,撰写学习心得,并表示一定在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近期,围绕李强书记所作的《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我虚心地向领导、老代表请教、学习,力求让自己读懂吃透,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既是一份褒奖,更是一种鞭策。作为一名教育代表,我将在这条光荣的人生路途中,追求不息,奉献不止!
(投稿人:兴化市人大代表 朱海妍)